kaiyun开云官方在线入口——一所在宁波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基础上组建的独立设置的公办普通全日制高等院校,依托高起点、新理念、大市场的办学特色,强化“走在前列”的意识,在独立办学的短短三年内,办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004年3月开始,为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精神,该院率先在全校开展历时半年的教育思想大讨论,使“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基础”的办学理念深入人心。
准确定位:打造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
该院提出,立足宁波,面向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依托宁波这个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为宁波的城市发展服务,努力成为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紧跟当前就业市场的“风向标”,新增设了商务管理、国际商务、物流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多媒体设计与制作、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社会急需的专业。迄今为止,该院共有45个职教类专业,其中7个为职教师资本科专业(以宁波大学名义招生),高职专科分别分布在农林牧渔、交通运输、土建、制造、电子信息、财经、旅游、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与传媒等9个专业大类,专业设置优势集中。这些大类绝大多数属于服务业范畴,从而基本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制造业为辅的专业结构体系,强化了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特色。
理念制胜:树立前瞻性的办学理念
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学校领导不仅有躬耕实践的勇气,还有前瞻性的办学理念,使学校的一切工作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今后的发展。
在教学改革方面,构建了三个体系,即基于“职业学历教育+职业岗位培训”的教学内容体系,基于“平台+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首创“三个课堂联动”实践教学体系。在校内建立了19个国家级、省市各级各类技能签定站、培训基地,为学生取得双证或多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校外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70余处,满足了教学的需要。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该院着重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学校相关教师到企业学习和培训,同时积极聘请宁波大学以及企业中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到学院来任教,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学生素质教育方面,该院倡导内外结合、素质与能力并举。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围绕专业知识、技能实践、素质拓展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技术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感。如02装潢班28位同学从上海捧回了“沟通——英国60年代以来平面设计展”中的大学生平面设计竞赛全场唯一大奖;信息学院学生在2005年浙江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制作的LED电子显示屏在全市大学生科技设计制作小发明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学院开展“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已有1000余名学生给父母亲送去衣服、围巾、鞋袜等,以此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心;管理学院学生开展“阳光下的壮举——爱洒校园”义捐活动,通过“无人早餐摊”考验诚信,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2+1订单式”培养:为学生搭建就业快车道
该院坚持依托企业,走校企联合、产学结合之路,进一步深化了“2+1”、“订单式”、“顶岗实习”、“工作室制”等培养方式,通过打“组合拳”培养搭建就业快车道,打造“职业人”。
如“2+1订单式”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学院学习,第三年到订单式签约企业顶岗实习。“工作室制”,则由宁波设计界高级设计师和包括艺术学院的资深教师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在“企业工作室”里完成最后一学年的教学和实习任务。学生毕业时与企业实行双向选择,被企业优先录取,并快速成长为企业管理人员。
目前,学院已开设“慈城金源班”、“开元班”、“浙仑海外班”、“华力班”、“威隆班”、“金网班”和“九龙物流班”等“2+1订单式”培养的班级,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求。这些“订单式”教育模式的实施,深化了该院“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至今,该院已与近百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实习、实训、科研等各种合作关系。
该院除了努力拓宽渠道成为学生就业的“推销员”,还努力成为 “服务员”,使学生在校期间较好地完成学业、学会就业与创业。从新生一入校则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建立就业指导服务网络,所有的辅导员以及班主任骨干将分批培训成为就业指导师和心理健康咨询师。
到目前为止,该院通过“2+1订单式”等多途径培养的近1500名首届毕业生已顺利走向社会。
文章来源:《宁波晚报》 2006年6月25日 第12版